产褥期对于新妈妈而言,是一个极度特别的生理时期。这个阶段由于体虚,容易手足冰冷,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,会导致精神不佳、身体畏寒的反应,严重的还可引起下肢的静脉曲张。所以对于新妈妈来说,冬季坐月子,温暖是大计。让新妈妈身体暖暖,心里暖暖,日子暖暖,才能完成新妈妈一生中重要的“强身固体”大业!
“暖月子”第1计:居室环境清新
冬季“坐月子”的重点是要保暖。新妈妈和宝宝的居室温度要适中,温度以24℃——26℃为宜,房间湿度控制在55%-65%,温度太高,空气干燥可使鼻黏膜受损、咽部发干;房间太湿,皮肤不能排汗,发冷,易使人感到气闷不畅,且易产生细菌,开窗通风换气,是一种简单、方便、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,通风后室内细菌数可大大减少。每天保证2次通风,每次大概15分钟,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。
“暖月子”第2计:暖身热水澡
产后妈妈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清洁卫生,由于产后大量出汗,乳房经常漏奶,阴道恶露排出等,此时应比平时更加注意清洁卫生。经常洗头洗澡不但有利于身体的清洁,排汗通畅,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疲劳,促进睡眠,甚至增加泌乳。
顺产妈妈:洗澡时间没有限制,但是由于生产当天比较累,当天用温水擦浴即可。如果身体没有大问题,顺产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后即可淋浴洗澡。如产后大出血或身体虚弱,可适当往后延。
剖腹产妈妈:3-4天内擦浴,之后可以淋浴,但伤口上需要贴上防水敷料,避免打湿伤口。十天之后,可不用再贴防水敷料,直接淋浴,但洗澡时,不要用手搓伤口附近肌肤。
温馨提示:新妈妈洗澡时要保持浴室内空气适当流通,同时洗澡时间不宜太长,5分钟左右即可。注意室温和水温,室温控制在25℃-26℃左右,水温以37℃-41℃为宜,不能盆浴,洗后尽快将身体上的水和头发吹干,及时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,避免身体着凉或被风吹着,以防风、寒乘虚而入。
“暖月子”第3计:穿衣注意保暖
不要穿太紧的衣服,新妈妈可以穿一些比较宽松的纯棉的衣服,穿着衣服的多少以新妈妈冷暖适中不出汗为宜。穿保暖、便于解开的衣物。尽量不要穿套头毛衣等,选择开衫的毛衣和棉衣。要特别注意腿、脚的保暖,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,全身都会觉得暖和。
“暖月子”第4计:泡脚暖身祛寒
寒冷冬季,冷空气入侵使地面温度下降速度很快,因双脚与地面接触,脚部温度下降速度比全身其他部位更快。再加上脚部组织缺少脂肪,自身保暖性能较差,而且双脚处于最远离心脏的部位,因而很容易出现末梢血液循环方面的障碍。 平时多用热水泡脚,可使血液循环加快,既能使身体暖和,又能舒缓疲劳神经。 另外可多做脚部按摩,消除疲劳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“暖月子”第5计:适当运动暖身体
运动能使人的气血流通,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;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强化体温调节能力;有利于子宫恢复,便于恶露排出;能加快胃肠蠕动恢复增进食欲,减少便秘;促进盆底肌肉筋膜紧张度的恢复,防止子宫脱垂发生。冬季新妈妈产后不宜外出受寒,可在室内进行活动,比如做产后修复操,或在室内进行原地踏步走等。
“暖月子”第6计:冬季温补是关键
产后新妈妈冬季以补气补血为主,食用温补的食物可促进血液循环,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。
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。维生素B2是平衡人体耗氧量的重要物质。维生素A,可起到促进人体代谢循环、补中益气、增强耐寒能力的作用。维生素E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可以加强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。
多吃适合寒冷季节健脾暖胃的食物。比如羊肉具有暖中补肾虚、开胃健脾、御寒去湿之功效,含丰富的脂肪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无机盐和钙、磷、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。虾米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,具有补肾壮阳、滋阴健胃、通畅血脉之功效。
新妈妈产后容易缺铁,如果体内缺铁,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,是冬季畏寒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为此,要特别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、动物肝脏、家禽、蛋黄、香菇、豆类、菠菜和芹菜等。多加注意饮食的科学调剂,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,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。